Thursday

電視精

被七十年代電視餵養長大的我,由於當時年青的社會精英才俊都愛電視這種新的媒介,因而有幸看到好些有營養的電視製作,甚麼;青春熱潮、少年十五二十時、女人三十、孖生姊妹、經紀拉、執到寶、山水有相逢、相見好、過埠新娘、無雙譜;更有新浪潮導演們的:北斗星系列、廉政系列、龍虎豹CID,還有很多短編或中編的一大堆劇等等等等等等,有好些情節到現在依然印象猶深。在剛剛有自我意識的小時候,這些節目為我往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種子。審美的種子(膚淺的)、價值觀的種子(青少年時期的)、人生方向的種子(萌芽期的)、玄學(幻海奇情/Twitlight Zone給我的)等等等等。


我記得《北斗星》中的黃杏秀在酒家狼吞虎嚥地吃一碟乾炒牛河,滿嘴油膩的鏡頭─為有得食,她願意當娼。最近電影資料館節目:許鞍華+嚴浩的電視影片中,也挑了這一集的《北斗星》,原來名為《阿詩》(年紀少,忘了題目)。好想好想用自己現在成熟的心態再欣賞當日在我靈魂種下種子的電視節目,不過,地點偏遠,沒成行。也記得《北斗星》其中有一集,許鞍華客串做媽媽,在店舖餵人奶的鏡頭(當然她是背鏡演出,別想歪你的心!)。我真的忘了故事的主題,反而將全劇最後的這個鏡頭給記了超過二十年,許導演的用意是否已達到?(一笑)


我記的73裡的曾厲珍,還有骨瘦如柴的劉天賜。整套劇幾乎在牢獄中拍成的梁天來的梁天的演出。我記得王曼莉在大江東去勸勉任性的李司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過咩呢?」我記得許多時扮演官兵,男僕的民間傳奇中的王百嗚。我記得永恆的春天中的盲女汪明荃,她那雙灰眼…小時候我還以為她是真的失明呢!楊乃武與小白菜是一套我看不明白而且又長又哭哭啼啼的民初劇。我記得有位老演員盧敦。我記得早期八婆馬超慈、尤止韻、馬笑英。還有一套由甘先生主演的叫慾望號街車的劇,小朋友的我用十打問號看完,又不能問人,到中學時才知那是名著。電視帶給我認識的名著還有小婦人(陳嘉儀、李司棋、黃杏秀、王愛明)


我猜,以前我們那一代迷戀電視,就等如現今這一代迷戀電腦。有分別嗎?都是從一個四四方方的電甚麼東西窺看世界。而每一代的父母總不愛自己的子女沉迷某一種玩意。有媽媽為兒子免太沉迷電腦,將插座拔掉,更遭兒子以摺櫈攻擊。小時候隣居也會因為子女太沉迷電視,動手打得她們傷痕纍纍。歷史在重複,還是在改變呢?


這幾年裡已經再沒有令我沉迷的電視劇,打從金枝慾孽到最近的珠光寶氣,都不對我的口味。是我不再容易被感動/吸引,還是我已經離了社會的中心(Off Centre)?於我來說,能夠稱得上有養份的電視節目(本地製作),只剩香港電台製作的非政治性節目我才覺有味。也是常被引述的:忘記過去,接受現在。大冬瓜這種現在接受不了。


早在十年前已看見有所謂電視已死的言論,我猜,都是未習慣水平下降的心理調節。電視,應該是永生的。一如網絡,包含萬有。我想講的是,若然你有電視也有電腦,我假設等如你已擁有一個由你選擇而成的宇宙。問題是你如何運用。例如你幻想一隻眼看電視而另一隻可以看電腦,且在大腦連接,將無盡的資訊不分不隔直灌入你的靈魂裡,然後從口中排出假設你有消化過的資訊。僱偏可能等如我認為的廢話。


明珠台是我少年時的良伴,亦因為家裡的電視由我做主,求學時期已追看明珠台的劇集與及930電影。網絡是我現在的良伴,讓我一再細味過去。以現代的科技助我回到過去。


我追的青少年電視劇


稍大了,愛上另外一套


再大一點


有興趣猜中文劇名嗎


嗱!玄學呀


我十多歲的某個深夜在明珠台看的令我不能忘記至今的電影。唉!冇出DVD



都是一些碎碎唸。